在現代企業的內部終端管理中,
網絡準入控制系統(NAC)
可以說是企業終端安全管理的基礎。
缺少了它
上述多種問題無法處理好
再多的數據保護、防病毒系統也沒有意義。
而當我們談NAC時,
其實不是只重視防護手段,
更要先敲定保護對象,
再來談措施,
因為系統是無法保護你“看不到”的東西的。
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復雜性
《企業安全建設指南》中稱,
“資產管理是 IT 安全治理永恒的主題之一,
就像陽光、空氣和水,不起眼卻不可或缺”。
在企業網絡中,
資產有硬件資產、軟件資產和數據資產,
類型含網站、信息系統、主機、數據庫、數據等。
資產為什么容易遭受攻擊?
這就好比我們現實生活中最有價值的東西一樣,
是最容易遭受攻擊,
也是最想要保護的。
當今企業中的網絡安全威脅主要集中
在整個網絡連接設備范圍內的多個攻擊面上。
由于泛終端化的進程,終端被攻擊的面越來越廣:
據IDC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在2020年,50%的教育機構和大型企業將考慮使用VR/AR、智能手環等產品來提升效率。
當各類終端進入企業網絡時
為了做到資產安全管理
就需要做到對資產進行多維度的收集(如下圖)
資產管理的重要程度↑、復雜化↑
急需高效安全的方案來解決這一問題
傳統/下一代網絡準入控制系統的資產管控
傳統意義上的NAC是無法做好資產管控的
談這個問題前
我們先來看看NAC的一些小發展史
●2004年,思科首次推出NAC,其主要作用在于對計算機進行入網前的安全檢測
●2005-2007年,NAC市場十分火爆
●2008年,熱度逐漸消退
●2014年,NAC重返江湖且勢頭更猛
據相關報告稱,企業(機構)使用NAC的主要原因中排名前三的是:
?移動設備和BYOD策略使用的增加
?用戶移動需求的增加
?遠程訪問企業內網需求的增加
......
近年來,企業數字化業務逐步向移動化、自動化、云化發展,企業內部網絡架構逐步向適應新的業務場景下轉變。同時,在網絡攻擊呈現產業化、系統化、智能化的趨勢下,新的攻擊方式不斷涌現。為解決當前、未來業務發展及新式網絡攻擊防御的需求,NAC也必須進行新一輪的迭代更新。
傳統NAC的資產管理短板:
(1)傳統NAC在管理終端時是通過交換機識別終端IP/MAC,但無法更詳細,而設備IP/MAC有仿冒隱患。
(2)在安裝客戶端模式下,企業通過NAC收集到更加全面的信息,但是依然是沒有終端的網絡行為數據,也不利于后續網絡安全體系的管理運維。
下一代網絡準入控制系統如何進行資產管理?
1提供資產的全面可視化
支持通過多種采集技術對網絡資產全面發現掃描,包括網絡設備、PC終端、移動終端、IoT 等資產類型,精準識別客戶網絡資產。用自動化、智能化的技術,取代人工方式,實現網絡資產發現識別統計,以資產為視角提供安全可視。
2建立數字資產圖譜
自動生成樹狀結構網絡拓撲圖,含設備的類型、設備廠家、設備狀態、設備安全狀態、設備之間的連接關系等,支持對PC設備、網絡設備、移動設備、IoT設備(含視頻終端等)、ICS設備等主流設備類型和廠家的自動識別。同時支持基于IP/MAC、廠商、部門、設備名稱、操作系統信息、開放端口、連接關系、設備類型等方式自動分類,生成資產設備指紋。
3持續監控資產變動+威脅檢測
對資產設備進行持續的監控跟蹤,結合資產全景報表,主動掌控資產動態。區別于傳統準入的一次性合規檢查,新一代網絡控制準入系統會從漏洞、異常行為、威脅行為等多維度對資產脆弱性進行安全檢測,有效發現未知威脅,準確發現內部失陷終端。
4自動發現識別資產,可視化呈現資產態勢
系統會依據設備的行為和價值,計算企業全網的安全系數;并以定性或者定量的方式展現設備以及全網風險狀態;支持全網安全態勢系數分析。同時在布控全景中,系統會實時跟蹤并展現智能準入、異常行為感知、合規感知、攻擊行為感知、脆弱性感知等主要安全防護模塊的運行情況(開啟、關閉、數量)。
下一代網絡準入控制系統的建設之路
應由資產管理開始,
延伸至入網管控和持續性安全監測,
最終實現對內部網絡威脅的檢測與處置。
我們知道不少廠商已經開始實踐了,
國內較早開始研發準入技術的聯軟科技,
其UniNID,作為下一代網絡準入控制系統
不僅可以完全滿足上述資產管理要求,
同時能與網絡空間資產測繪系統聯動,
將內外網的資產全面管控起來,
做到安全防護無死角,
找準網絡安全管理中的資產這個“對象”一點也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