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開頭引用了一句名言,但我們今天不是要討論生存或毀滅這種高深的問題,而是要談論做與不做的問題。
做什么?先別急。
10月31日,由中國保密協會主辦的2018年保密技術交流大會暨產品博覽會在青島國際博覽中心盛大開幕。
如何盛大?
會展場地6萬平方米、各種院士和專家、10個專題論壇、600家企業和科研單位、1.6萬黨政干部...
還有更重要的么?
有,聯軟科技參加了。
本次大會以“堅持創新驅動,攜手打造保密產業良好生態”為主題,保密工作轉型升級和網絡與信息安全企業息息相關。
隨著信息化發展與應用,各類系統承載著越來越多重要、敏感的業務和信息,保密科技覆蓋的領域也逐漸向縱深發展。
這次青島保密展會上就涵蓋了信息安全保密技術、商業秘密與個人信息保護、網絡及終端防護、設施及載體管理、信息安全管控等各個領域。
聯軟科技15年來在金融、制造、政府、運營商等行業積累的豐富經驗,幫助政府、企業將信息置于“可控邊界”之內。
聯軟的展臺吸引了眾多小伙伴前來圍觀,當然也有大領導。
很多業內人士在和聯軟專家交流中都會提到一個問題:
之前用的數據防泄露手段讓員工苦不堪言。
嗯,關心員工的都是好老板!
這些年企業信息化的建設非常快,大家的核心目標都是提高業務效率。而絕大多數傳統的數據防泄露手段,是阻礙數據的高效傳輸、分享和交換的。這是與互聯網時代便捷高效的思路是相悖的。
所以這讓大家產生了一個困惑,信息防泄露還要不要做?
To do, or not to do?
做,一定要做!
但是,我們要把握好這個“度”,不能使用簡單粗暴的保護方式。(要溫柔?)
聯軟認為必須根據數據的類型、使用者、交換頻度來區分不同場景,采用不同技術手段予以保護,解決好“度”的問題,取得安全與效率的平衡。
聯軟UniBDP是以場景驅動的數據防泄露解決方案,根據不同場景采用不同防護等級。比如針對外包、普通員工和外來人員的管控策略就不一樣。
UniBDP以數據智能識別和發現為基礎,通過授權控制、智能隔離、安全流轉、審計追溯等手段,保護企業業務系統和終端上的業務數據,保證數據的高效傳輸、分享和交換。
企業再也不用擔心安全影響業務,在解決敏感數據防泄露的同時,讓員工工作更高效。
員工開心,做什么都有激情!
除了UniBDP,聯軟還給政府行業帶來了《電子政務外網終端接入控制解決方案》,可以有效解決因網絡接入方式各異對電子政務外網訪問所造成的安全隱患。
選擇聯軟,一起構建可控的互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