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安全形勢嚴峻的今天,很多時候你若想項目獲得足夠的信任,通過相關的檢查,那你自然對國密算法有一定的了解。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國密算法即國家密碼管理局認定的國產密碼算法,也叫商用密碼。
在2010年之前,絕大多數國密算法都是不公開的,僅針對少量特殊企業定向公開(例如軍工,銀行等),因此,不可能有大規模的應用。
2010年12月,國家密碼管理局公布了SM2,SM3,SM4算法的大概內容。2012年3月21日,國家密碼管理局公布了3大算法的標準:
GM/T 0003-2012 《SM2橢圓曲線公鑰密碼算法》、GM/T 0004-2012 《SM3密碼雜湊算法》、GM/T 0002-2012 《SM4分組密碼算法》。這些標準僅規定了算法的大概內容,輸入輸出測試數據,并沒有提供具體實現。
我們關注一下SM2、SM3、SM4三個最重要的國密算法和國際算法,對應關系如下:
國密算法 |
國際加密算法 |
SM2 |
RSA4096 |
SM3 |
SHA256 |
SM4 |
AES128 |
再看一下國密算法的基本參數:
國密算法 |
性質 |
位數 |
作用 |
SM2 |
非對稱加密 |
256 |
身份認證,數據簽 名, 密碼交換 |
SM3 |
數據摘要算法 |
256 |
數據摘要 |
SM4 |
對稱加密 |
128 |
數據加密 |
從上面的兩張表格,我們或許無法直接得出結論,但如果對上述算法有一定的了解,同時在實踐中接觸過,你會知道,雖然SM4略遜于AES128,但比DES要好,而且SM2也比RSA好幾十倍,SM3也優于SHA256和MD5。所以,總體上,國密算法已經達到可以大規模使用的條件。
因此,在現有的條件下,如果在部署的安全產品中需要使用一種加密算法,國密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值得一說的是,在企事業單位后期的業務擴展中,如果早早地運用了國密算法,就能避免出現因檢查內容的升級而導致的項目整改。
對安全產品廠商而言,快速、有效地采用國密算法,不僅可以滿足客戶的業務擴展需求和合規性需求,同時也能進一步提升產品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不依靠國外技術和標準)。
在去年12月初,聯軟科技深圳研發中心完全自主實現了國密算法,且所有算法都經過了10000000次加解密測試,確保完全無誤,并且成功應用到具體的產品中。研發中心安全產品線總監 RiverTime表示,當前沒有使用國密算法的產品會逐漸遷移到國密算法,在leagview@平臺下的安全產品一般都是SM2,SM3,SM4同時使用,加解密的各方面性能都會進一步得到提升。